赣药班风采

赣药班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赣药班风采 > 正文

本草溯源队赴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永修种植基地实践纪实 ——探本草秘境 悟中药传承

发布日期:2025-07-03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
(通讯员:罗佳雯)“晴日暖风生麦气,绿阴幽草胜花时”,2025年6月29日至7月2日,南昌医学院赣药班本草溯源队学子走进永修种植基地,开展沉浸式中医药文化研学,在观闻问辨中感悟“天人合一”的中医药智慧。




赣药班本草溯源队学子与指导老师集体合影(中研院何小群老师/摄)



药圣广场启新程 科普园里藏乾坤

6月30日,研学从药圣广场启程。据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陈超老师介绍,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由种植品种展示园与种质资源保存圃构成,是“政府赠地、研究院育苗、景区护园”的合作成果,其中种植园占地7亩,种植药材70余种。漫步园内,栀子青果如翡翠,决明黄花似金盏,三叶木通藤蔓翩跹。陈超老师讲述车前草经三年选育成为药典药材的驯化历程,揭秘华东覆盆子与汇仁肾宝片、夏枯草与王老吉的关联。学子们还学会区分节节草与木贼,了解竹子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及葛根“一材多能”的特性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

    药圣广场讲解(余德斌/摄)        中药种植基地科普园讲解(余德斌/摄)

科研圃中探真知 林下田间悟玄机

在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圃,铁皮石斛以石上附生、木上缠绕、设施栽培三种形态生长,展现“顺境出产量,逆境出品质”的哲学。陈超老师展示模拟野生环境的松鳞基质,讲解石斛羊粪施肥、春季移栽等种植要点。黄精田圃前,他挖出多花黄精幼苗,指出其一年长一节,需三五年入药,“九蒸九晒”炮制法可提升药性。在林下生态区与种植品种展示园,学子们认识了草珊瑚、岗梅等药材,知晓它们在牙膏、药品中的实际应用。陈老师扎根田间十年的经历,让学子们明白药学研究需打破学科界限。

 

大棚内黄精示范区域讲解(余德斌/摄)

山野寻踪辨草木 细节之中见真章

7 月 1 日,晨雾尚未散尽,学子们已跟着陈超老师走进基地周边的林地。陈超老师讲解了江西栀子、福建栀子及水栀子因品种及产地不同产生的药用差异;对比了鸢尾与射干、姜黄与郁金的植物形态,学子们掌握从形态区分药材的方法;了解钩藤双钩品质更佳,曼陀罗美丽却含毒性需谨慎;十大功劳与枸骨的叶形对比,以及革命菜、醉鱼草的故事,让认药过程充满人文气息。

野外药用植物调研(罗佳雯/摄)

这场研学中,学子们不仅记录下铁皮石斛的生长智慧、黄精的年份密码,更深刻理解“道地药材”的意义。归程时,标本袋里的金银花、钩藤、黄精,承载着学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使命。赣鄱药香将在新一代守护中绵延,研学播下的种子,也必将成长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繁茂森林。




赣药班本草溯源队学子与老师集体合影(余莺莺/摄)